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风采 · 正文

山西大学江怡教授“中国分析哲学的前世今生”讲座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2-07-25

本网讯(通讯员廖少坤)7月23日上午,应我院邀请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江怡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分析哲学的前世今生”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江南电竞官网客服电话 百年庆典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讲座由江南体育竞技 郝长墀教授主持。江南体育竞技 朱志方教授、苏德超教授担任与谈人,和江怡教授共同探讨了中国分析哲学的相关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线上讲座。

主持人郝长墀教授介绍了江南体育竞技 的百年历史,以及江南体育竞技 与中国分析哲学的深厚渊源后,讲座正式开始。

首先,江怡教授阐明本次讲座的目的,希望通过梳理分析哲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历史,来展望中国分析哲学的发展方向。江怡教授考察了分析哲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并把分析哲学2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洪谦、金岳霖、冯友兰和张岱年等哲学家为代表。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起,以科学哲学为主导的实证主义传统和以自然辩证法为标准的科学哲学研究。

接着,江怡教授指出,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西方哲学东渐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哲学东渐史的研究著作肯定了20世纪中国哲学以吸收借鉴西方哲学为框架,以传统思想为内容,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指向的哲学研究整体构建。此外,江怡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体现了中国哲学研究对于方法论的重视。

紧接着,江怡教授澄清了两个概念:即“分析哲学在中国”和“中国的分析哲学”。“中国分析哲学”是用来自西方的分析方法处理中国哲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和方法。基于此,江怡教授提出了中国分析哲学的双重任务,认为分析方法对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江怡教授提出建构“中国分析哲学”的理论三个任务:第一,对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的研究;第二,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建构;第三,对于中国分析哲学的方法论研究。江怡教授认为,中国分析哲学的理论建设,始终从问题分析入手,侧重方法论探索,以多学科交叉为靶向,由此建构中国当代哲学的整体框架,完成了对中国哲学的体系性说明。

在与谈环节中,朱志方教授认为中国分析哲学的发展有着枝繁叶茂的前景,并以“中国分析哲学的来世”作为回应接续江怡教授的讲座,分析了中国分析哲学未来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在传统上,朱教授指出中国传统经典资源和文化传统中包含的分析的精神,但传统儒家对于“格物致知”和“修齐治平”不对等的重视程度影响了中国形而上学和科学的发展。在当代,朱教授认为,分析哲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是科学与分析方法。

苏德超教授以“中国哲学的分析化”和“中国的分析哲学”两个概念为核心提出五个问题,一、是否要从中国传统中开出分析方法;二、“分析”在当代情境下的涵义和内核;三、如果“分析”是概念辨析,中国哲学的分析化是什么含义;四、“中国的分析哲学”中“中国”是什么意义上的概念;五、在“中国的分析哲学”情境下如何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江怡教授就朱志方教授和苏德超教授的观点和问题进行了回应。江怡教授对朱教授的观点很赞同,认为需要把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中国哲学之中,挖掘中国传统经典中潜藏的资源,特别是中国古典文献中包括的分析和逻辑方面的工作,指出中国分析哲学中,体系工作与概念分析并不矛盾,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分析的层面,也要发展到体系来。

江怡教授在回应苏教授的五个问题中提到,第一,中国传统是有“分析观念”的;第二,分析的概念只能给出一个广义的解释;第三,“分析化”是指对中国传统文献做一些分析化的工作;第四,中国哲学的概念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第五,我们可以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江怡教授强调,“分析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分析是入门,但不是结果;分析是方法,但不是目的”。

最后,主持人郝长墀教授感谢江怡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别开生面的讲座,同时感谢朱志方教授与苏德超教授的参与。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