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二十一世纪的中世纪哲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2-06

本网讯(通讯员邓梓琢)11月17日,二十一世纪的中世纪哲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江南体育竞技 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强调,中世纪哲学是古希腊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之间的中介。近代哲学并不是直接从古希腊哲学发展而来的,他们不可避免的需要从中世纪遗留的著作中了解古希腊哲学。同时,中世纪哲学也并不是古希腊哲学的延续或者附属品,对其认识应当建立在中世纪哲学的独特意义与特殊贡献之上。哲学研究重点在于“质量”,而非仅仅拘泥于“数量”。中世纪哲学在其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深度、广度、高度、力度上都闪烁着不可掩盖的光辉。时至今日,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更需要重视中世纪哲学及其对人类精神文明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中世纪哲学?我们应当如何运用中世纪哲学的智慧?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和发展中世纪哲学,并使之焕发新的生机?这些问题是当下中世纪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故“二十一世纪的中世纪哲学研究”被列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武汉大学在中世纪哲学研究方面底蕴深厚。早在1957年,陈修斋先生就中世纪哲学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之后也从未放弃过对此领域的研究,成为我国当代中世纪哲学研究的一位杰出的先行者。武汉大学自那时起,积极牵头、组织武汉地区多位中青年学者翻译中世纪哲学著作,并产出诸多中世纪研究成果,取得不凡成就。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继承了陈先生的精神遗产,在中世纪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莱布尼茨研究等领域深耕,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着自己的学术智慧。适值段德智教授八十华诞,参加本次会议的学者亦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段德智教授在中世纪哲学研究、宗教学学科建设和研究、莱布尼茨研究等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着会议主题,分别从中世纪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与段德智教授的学术贡献三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一、中世纪哲学研究

会议认为,回顾近几十年国内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学术成果丰富,但如果梳理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不得不提到陈修斋先生。段德智教授表示:“陈先生对我国西方哲学史学科做出的另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贡献,在于他高瞻远瞩,设计和规划了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崛起。”就目前国内情况而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江南体育竞技 (宗教学系)、华中科技大学江南电竞官网客服电话 是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的三个重镇。就出版物而言,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了《中世纪哲学》、《基督教哲学1500年》等影响广泛的中世纪翻译和研究著作;江南体育竞技 翻译出版了《神学大全》第1集、《反异教大全》、《论存在者与本质》、《论独一理智》等著作,编辑出版了《中世纪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史》等著作,并在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经院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丛书》,在国内外学界颇具影响力;华中科技大学江南电竞官网客服电话 在翻译和研究托马斯《问题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这些都离不开陈先生的筹划与设计。

为了改变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极其薄弱的状况,陈先生努力培养了以段德智教授为代表的多位中世纪哲学学科带头人。江畅教授认为:段老师在中世纪哲学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性著作填补了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的空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段教授就在陈修斋先生的带领下,着手节译中世纪哲学家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成为段教授翻译、研究中世纪哲学的第一个成果。

武汉大学全面开展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工作始于20世纪末,段德智教授开始了《神学大全》和《论存在者与本质》的翻译与研究工作。与会的学者们高度评价了段教授在中世纪哲学著作翻译与研究的工作,他们认为翻译工作不光是“为人之学”,还是“为己之学”。翻译中世纪哲学著作是“为人之学”,在于翻译工作对于拓宽一个民族的学术视野、提升一个民族的学术水平实在不可或缺。段教授所做的翻译工作为我国学术界拓展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即利用中世纪哲学的智慧与研究方法来思考现当代问题,并为现时代难题提供新的“解题思路”。翻译中世纪著作是“为己之学”,在于翻译工作无疑是了解和理解这些原始史料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或途径,否则只是在闭门造车、信口雌黄。只有成为原著作者的“知情人”和“知心人”,才能了解和掌握原著的真谛。这为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文本基础。就如段教授自己所言:“与其写一本空洞无物的大部头著作,不如扎扎实实搞一点翻译。”

段德智教授秉承“在翻译中研究,在研究中翻译”的治学原则,在翻译之外,还重视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学者们将他在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分为两个时期:从1999 年到2006 年为“第一个八年”,从2007 年到2014 年为“第二个八年”。在“第一个八年”中,段教授以翻译为主,发表的研究成果较少;而“第二个八年”则是在“第一个八年”的知识积累之上,产出了诸多学术成果,涵盖了“托马斯主义研究”、“中世纪哲学概论”、“中世纪经院哲学概论”和“中世纪阿拉伯哲学概论”等领域。其中2007年,由段教授主编的《经院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丛书》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已出版刘素民、翟志宏、董尚文、白虹、濮荣健、车桂、方永、黄超、张祎娜、王涛(香港学者)等人撰写的12本著作,为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冯俊教授结合其主编5卷本《西方哲学史》(段德智教授为其中第二卷《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段德智教授在翻译和深入研究有关专著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东西,不仅读起来感到特别厚重,而且也频频新见迭出,使人耳目一新。

武汉大学一直作为我国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2002年,武汉大学成立“阿奎那与中世纪哲学研究所”, 是中国大陆成立的第一个阿奎那与中世纪哲学的专门研究机构。2004年,武汉大学成立“武汉大学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阿奎那与中世纪哲学研究所”依然是该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机构。段德智教授认为,中世纪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应当占有有突出地位。它不仅是西方哲学史中的一部分,还进而是一个关乎西方哲学史“开局”的哲学,它关乎我们对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再认识,也关乎我们对近现代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再理解。长期以来,中世纪哲学并不受到国内外哲学界的重视。陈家琪教授表示:我们以往学界对中世纪哲学的理解都并不全面、正确。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西方哲学中作为哲学的宗教关系和宗教背景的深刻内涵。只有正确认识到中世纪哲学对近现代及当代西方哲学所产生的“奠定作用”,才能更清晰的理解西方哲学。所以武汉大学在中世纪哲学的研究,不仅是我国西方哲学史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还将对国际西方哲学史学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武汉大学在中世纪哲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美国著名的托马斯研究专家斯顿普(Eleonore Stump)曾称赞段德智教授是“中国的波爱修”, 并鼓励江南体育竞技 的师生说:“再过二三十年,也许我们(西方学者)应当到中国,到武汉大学来请教托马斯研究。”

二、宗教学研究

武汉大学在宗教学研究领域成果丰富,贡献突出。自1997年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正式成立以来,在宗教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位于全国领先地位。以段德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了《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哲学的宗教维度》、《新中国宗教工作史》、《境外宗教渗透论》等多部影响较为广泛的著作。并在段教授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成为教育部“101计划”参与高校,负责“宗教学概论”核心课程建设。

“101计划”是由教育部统筹,汇聚顶尖高校、顶尖师资、顶尖出版单位等各方资源,以课程、教材、教师和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建设,来带动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一项试点工程。重点是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即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教师团队、一流核心实践项目。李佃来教授在会上回顾了江南体育竞技 在申报“101计划”时的情景。“101计划”在哲学学科的建设任务被安排给了中国人民大学牵头,由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筹建。其中“宗教学概论”课程、教材建设任务交由武汉大学完成。此项任务在诸多宗教学强势研究机构共同申请的情况下,交由武汉大学来完成,李教授认为是对武汉大学宗教学系的充分认可。段德智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外宗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宗教学概论的101计划”在武汉大学的统筹推进下,是最值得放心的。江南体育竞技 积极与众多兄弟院校及相关研究所合作,联系全国范围内宗教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商议推进“宗教学概论”课程、教材及宗教学学科建设,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四个一流”建设。以段德智教授为牵头专家的“宗教学概论”核心课程组建设了“宗教学概论”一流核心课程,并基于此完善相关课程建设,开设了一系列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宗教学课程;编辑出版了以《宗教学》为核心的一流核心教材,并在宗教社会学、宗教学概论、宗教经典等方面出版一系列高品质教材;组建了以段德智教授为牵头专家的一流核心教师团队。除此之外,江南体育竞技 也在积极筹建一系列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多方位打造具有宗教学学科特色的实践项目。

《宗教学》一书作为“101计划”中宗教学课程教材,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观点。该书本着“回到缪勒,超越缪勒”的宗旨出发,探寻宗教学作为一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关于世界诸宗教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的学问。赵盼副教授讲述了《宗教学》一书对自己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她表示这本书内容丰富、立意深刻,时常带在身边阅读,“常读常新”。吴广成副教授从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出发,他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中国人的宗教理解发生的三次范式转变。宗教鸦片论曾是理解宗教的经典范式。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宗教文化论成为现今理解宗教的主要路径。他认为前两种说法都具有历史语境与理论背景,不论是过分依赖宗教文化论,还是片面理解宗教鸦片论都会出现一定的理论困境。而段德智教授在其宗教学著作中批评了唯意识形态论和唯文化形态论这两种极端思想倾向,基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原则,提出的宗教本质论是更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理解范式。而这一种理论范式具有着独特的奠基意义与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白虹教授还提出《宗教社会学》同样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他表示段德智教授做了很多西方哲学著作的汉译工作,而这本书具有“走出去”的学术价值,是值得翻译成其他国家语言的一本著作。书中不仅关注了自韦伯、涂尔干等学者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方法,还意在“整顿”社会科学中对宗教的“支离破碎”的理解。就这一点,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国际,都具有相当重大的理论洞见。

就这一方面,与会的学者们对段德智教授及其团队所作出的贡献予以了高度的肯定。“不偏不倚”是缪勒宗教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或原初概念。这个概念涉及的是宗教学研究者对待世界诸宗教的态度或立场,即不回到前缪勒时代,不回到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的老路上。武汉大学正在以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101计划”宗教学核心课程建设与相关教材建设。

三、段德智教授八十华诞志庆

2024年正值段德智教授八十华诞,学者们不仅表达了对段教授的生日祝福,对段教授在中世纪哲学、宗教学、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等方面所作出的学术贡献的称赞,还特别强调了段教授为推动我国哲学教育事业全面深入发展而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和忧患意识。

杨乐强教授在会上回顾了段德智教授对他的影响。他表示他深得段教授的心血倾注与厚植培养,为他的学术、人生进行了根本性的奠基。他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1.典型文本的深度耕犁和思想史的全域解析,锤炼了叙事构境的生发能力;2.深层问题的发掘和问题意识的多维审视,锻造了叙事构境的再现能力;3.全息比较的意境拓域和对象特征的准确把捉,塑造了原型叙事的诠释意境的展陈能力;4.表象话语的质疑和深层逻各斯话语的重构,养成了叙事构境的主体言说能力;5.学术的不断追求和智慧的不懈探寻与展现,构筑了叙事构境的超越和信仰的升华。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段教授对后学的润泽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不仅直接促成了后学的职业成就,也极大地再造了后学的人生理念和人生境界,在后学促学成人、引人入道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意义。

在此次会议上,与会学者围绕“二十一世纪的中世纪哲学”展开,还谈及了以段德智教授为代表的江南体育竞技 宗教学在中世纪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果,并对段教授一生致力于我国哲学事业发展、哲学人才培养的精神品格予以高度评价。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  )


Baidu
map